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仅供参考。

  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很多地方春节早晨吃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正月初一要吃面条,寓意长长久久,也有的地方要大年初一早上要吃圆子,寓意团团圆圆。而在湖南,正月初一的早上是要吃油煎糍粑的,这是为什么? 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   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
  据说,湖南正月初一早上吃油煎糍粑,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来到吴国后,他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率领吴兵攻破楚国都城郢,掘楚王墓鞭尸报仇雪恨。
  吴王命他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伍子胥却闷闷不乐。伍子胥对身边人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可找到充饥的食物。” 湖南正月初一早上为什么要吃油煎糍粑   夫差继位后,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而后还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久,越国勾践举兵伐吴,把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
  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伍子胥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成了备荒粮。后来,每到丰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纪念伍子胥。
  之后在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一尺五,寻常者约四寸许,三至八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