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编辑:小普  点击量:   来源:普贤居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仅供参考。

  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地方过年过节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比较特别的习俗,就像在平凉正月十五有着点灯盏的习俗。可能很多人会以为,点灯盏就是点花灯的意思,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简单。那么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在甘肃平凉,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叫做点灯盏。
  点“灯盏”是农家过元宵祭神的一种形式,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灯盏,是用荞麦面或玉米面做成的形似酒盅的馒头。它的边缘做成不同的尖角,中间凹陷。蒸熟后在其内添满香油,中间插灯芯点燃。
  正月十五,各家用糜面或荞面捏制成各种动物形状且能盛一定数量的清油的面灯, 蒸熟后,倒进清油,以棉花搓成捻子备燃。天黑前,将面灯放置室内或装在灯笼里挂在屋外各处,点亮后举目皆是灯光,等油燃尽时看谁的灯花大,说明谁的好运多。
  这荞面灯盏是正月十四到十六之间家家都做的一种面点,寓意是祈求一家人这一年吉祥如意、圆圆满满。天黑后,各家就会把做好的灯盏拿到院中,诚心地点燃,再看着灯一点一点弱下去,直到熄灭,再分给家人吃。 平凉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是什么   平凉正月十五习俗分享
  点灯背猴
  在崇信县,新人结婚后的第一个正月十五,都是在新娘家度过的。娘家人很早就开始准备制作面猴、花面灯,栩栩如生的面猴被放置在"塔"的最高处,下面是桌子、板凳摞起来的塔身。面猴的头顶、肩部、手掌、膝盖和脚面均有灯芯,桌椅板凳上铺满了刚刚捏好的花面灯。天黑后,新郎要将这些面灯、猴灯全部点燃,第二天,把面猴背回家中,擀成花卷吃掉。这一习俗,叫作点灯背猴,是崇信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泾川、灵台等地也很流行。
  打秋
  “打秋”其实就是荡秋千。每年正月初六大人们栽下秋千架后,一直到正月十六,都可以玩秋千。正月十六这天"打秋"还有说头,叫“游百病”,意思是说打完秋千,百病不生。孩童时期的童趣游戏,也饱含着无数亲情的温暖与美好的祝愿。

  

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

梦见

星座测算

2022十二生肖运程